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如净南宋
全宋诗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
初自芙蓉山明州雪窦山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
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
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
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
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
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
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号长翁
历主净慈等名刹,后奉敕住天童
宗珏禅师
卒年六十六。
如净禅师
字长翁
奇逸有远大志。
受可印于足庵
不屑肥遁。
广诸方便经。
其笑詈者。
皆脱略成器。
故尝开会浙江左右。
六坐名坊。
而净慈天童最久焉。
其升座曰。
有问有答。
矢尿狼藉。
于是眉毛庆快。
鼻孔轩昂。
直得大地平沉。
虚空迸裂。
正当恁么时。
且与宏智古佛相见。
竖拂云。
相见已了。
合谈何事。
从前汗马无人识。
只要重论。
盖代功开炉打圆相。
召众曰。
个是天童火炉。
近前则烧杀。
退后则冻杀。
忽有汉出来道。
作么生。
㘞火炉动也。
又曰。
螟蛉子殪而逢蜾。
祝之曰。
类我类我。
天童门下莫有类我者么。
万里不挂片云。
天地一团猛火。
又曰。
陆修静陶渊明文殊普贤。
作圆相云
咦一款具呈。
且道凭谁批判。
若是孔夫子吾无隐乎。
尔有觉禅者。
亲依年久。
夜分请决于
曰。
我困倦旦去。
明日为你说。
觉念日月蹉跎。
含涕而出。
露立待旦。
整威仪入室。
怜之。
乃上堂曰。
一个乌梅似本形。
蜘蛛结网打蜻蜓。
蜻蜓落了两边翼。
堪笑乌梅咬铁钉。
觉傍失声曰。
早知灯是火。
饭熟已多时。
便喝。
识者称险要。
颇类
其缜密实如洞山
但未见禀承何人。
或间请曰。
师唱道多年。
名满丛林。
高足已阐化。
方得法源委。
乞明指示。
良久笑曰。
涅槃堂里向汝道(有本
涅槃堂里看)。
又示众曰。
古人大雪长安
天童卖却者心肝。
无神通菩萨猛劈。
一椎千手眼大悲。
捏怪多端还会么。
狮子教儿迷子诀。
老婆心切不相瞒。
年六十六。
忽命侍者设香案。
声鼓集众。
拈香嗣足庵焉。
其语曰。
如净行脚四十馀年。
首到乳峰。
失脚堕于陷阱。
此香今不免拈出。
钝置我足庵大和尚
足庵名智鉴
鉴法嗣天童珏。
珏嗣长芦清了
字真歇
丹霞子淳入室之子也。
为青原下十七世之正裔。
足庵鉴公为儿时。
母与洗手痬。
手曰。
好似个甚么。
曰。
似佛手。
亲殁。
即从长芦真歇禅师得度。
首座器其进止端庄。
以方便示
即隐象山
屏绝诸缘。
一钁为伍。
廓达玄旨。
复就珏。
珏可其见处。
住后。
以枯淡集方来。
晚年徙居雪窦座下。
明眼衲子皓首相依。
如净以柏子话请益
本色策之。
乃领悟曰。
西来祖意庭前
鼻孔寥寥对眼睛。
落地枯枝才𨁝跳。
松罗亮格笑掀腾。
曰。
老成持重为人天眼。
声光暴耀非我所望。
既受记莂。
乃重其师训。
半生开化
不邀虚名。
又疾时辈冒称越继。
故临末际。
方示法源。
乃召众曰。
六十六年。
罪犯弥天。
打个𨁝跳。
活陷黄泉。
咦从来生。
死不相干。
奄然长往。
赞曰。
丹霞大隆洞宗之后。
而冒滥之弊。
骎骎有矣。
长翁举措风规无。
乃涂毒鼓不容侧耳。
抑识法者惧乎。
但其入理深谈。
不滞玄微。
真洞下狞龙。
而云行雨施。
讵可量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子凝北宋
全宋文·卷一八二
子凝太宗真宗时僧人天童山(今浙江宁波太白山景德寺住持,尝重植寺前夹道二十里。
延庆寺法智大师知礼(又号四明法师)作《不二门指要钞》,中引达磨门下三人语,子凝与之累书往返辩难,达二十书。
今仅存三书。
见《草庵录纪天童四明往复书》(载《四明尊者教行录》卷四)、《天童寺志》卷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圆悟明末清初 1566 — 1642年7月7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常州府宜兴人俗姓蒋字觉初号密云
崇祯中住持天童寺
有《天童语录》。
号密云
姓蒋
宜兴人
生即端严。
总角时。
念世无常。
勤持佛号。
偶见坛经。
宗门向上一路。
觉有入处。
凡山行及穿城历市。
咸事参究。
一日负薪过山。
触积薪而省。
禹门传。
演法龙池
往侍薙染。
阅三年。
每自勘心境对立。
以天地同根。
万物一体语。
请益。
往往被诃。
抱愤成疾。
因闭关。
池过关前。
话及有心无心之旨。
师呈偈云。
心心即自心。
有无皆自心。
有无皆自心。
无心无自心。
池未许可。
又三年。
监院务。
奋发精进。
忽于铜官山顶。
悟情与无情。
焕然等现。
遂往觐龙池于都门。
池心折之。
因以无住法。
嘱师南游。
自双径。
两目。
天台
为诸名宿。
开发积疑。
莫不惊叹。
得未曾有。
迨池归。
叩师以扶持佛法。
师呈赏罚都与三十棒之偈。
池笑付拂。
未几。
池迁化。
师感法乳恩深。
心丧三年。
茕茕在疚。
触目注存。
大明万历丁巳
远涉匡衡
还息于天台通玄寺。
宗风大播。
次年应金请。
依荆榛。
餐葵藿。
龙象竞归之。
不踰时。
轮奂𨔛起。
悉具丛林规制。
食以万指。
凡师。
所过。
缁素瞻礼者。
喧填杂沓。
每至遮道不得行。
其山川阻隔。
从数千里外。
勤尺寸以请者。
师为之发蒙导滞。
一如亲承热棒。
而声教四讫。
崇祯庚午冬
黄檗归金
四方归依者益众。
昌治入室授法名通昌
司李黄元公
请住天童
天童山
巍冠五山
及到。
因洪水漂没。
丹崖翠璧之间。
遗构萧萧。
遂任缔造之役。
积十年。
台阁崇隆。
堂室复叠。
望之若云蒸霞郁。
瓢笠济济。
三倍金粟
师修列祖塔竟。
即有退藏之志。
一生开示。
举从前千七百则公案。
落麈尾
而斩
拨开云雾。
其接引者。
自王公长者。
以至厮隶末流。
五比丘。
十弟子。
以及一阐提辈。
统以慈光摄受。
如偶成偈云。
十方世界恣横眠。
那管东西南北天。
惟我独尊全体现。
人来问著只粗拳。
其著述者。
为法證辨。
如钟声镜影。
不堕语言文字之障。
共创复者法幢所贲即为宝坊。
而一杖一拂。
飘然物外。
绝不作一住相。
崇祯辛巳
田太傅
皇贵妃田氏命。
躬赍紫衣入山。
祈师演法。
因请住留都大报恩寺
师以衰迈力却之。
是年七月之七日
示疾。
跏趺而逝。
全身塔于天童南岗。
禅师
讳圆悟
字觉初
自号密云
宜兴人也。
明嘉靖丙寅
生于蒋氏。
师生八岁。
知世相无常。
年二十六。
发宿慧。
二十七负薪有省。
三十弃家。
又四岁为僧。
四十桐棺悟道。
又六岁。
得受记莂。
五十二开化龙池
于是。
六建法幢。
示寂之年。
七十有七。
然生不为家
四海归之。
老不奉诏。
朝廷慕之。
及不忘慈。
今古戴之。
窣堵不虚尊。
人天共享之。
实为龙池之真乳。
溯滹沱而拓曹溪
远绍鸡足之正裔也。
师初弃家。
赤手空肩。
走事幻有传禅师
嘉其志节。
喜而度之。
为大沙门
当机辄不爽旨。
众皆惊异。
师终不自肯。
心苦神劳。
且代众役。
不知有己。
偶过桐棺山顶。
豁然大悟。
情与无情。
焕然等现。
觅纤毫过患不可得。
传公已居燕都
师即趋省传公
公见乃大喜。
喜师可倚以支我临济也。
经二载辞还。
南上天台禹穴
因与周公汝登陶公望龄王公舜鼎
本色相见。
脱略窠臼三公甚敬服。
越之有道缁素。
争识师焉。
传公龙池
师因归省。
公问。
你到诸方。
会见甚么人。
师顿脚拍膝。
以对公。
公笑曰。
许多时一些气息也无。
师曰。
和尚疑则别参。
公挝鼓集众。
付师衣拂。
复召入杨前。
以扶持佛法。
勉师力行。
以报先宗师。
即呈偈曰。
若据某甲扶佛法。
任他○○○○○。
都来总与三十棒。
莫道分明为赏罚。
时年四十有六矣。
三载传公迁化。
又三载。
众请继席龙池
自是意缘移徙。
酬香之会。
有六。
计二十六年。
掀翻露布。
洞示真元。
座下蹴踏。
常足万馀指。
师则当轩据座。
威震狮猊。
海内英灵。
饮气自失。
凡刹竿树对。
成大宝坊。
不许门下干倚王公。
尝语学者。
贞观响道欲瞻风彩。
上表逊谢。
往返三四。
引颈就刃。
神色俨然。
吾敬道信大师
茅茨石室。
累烦圣主。
且请前行。
吾从别道。
澡身净发。
结跏趺逝。
吾敬汾阳无业
休心息念。
断绝攀援。
赐紫及号。
力陈昔誓。
收付有司。
恬然受刑。
吾敬芙蓉道揩。
牢著草鞋。
腰包住院。
去就之间。
轻同学子。
不为蚖蛇恋彼窟穴。
吾敬应庵华祖故。
师生平。
意有不可。
撩衣即行。
首住龙池五载。
一日因事上堂曰。
者里无人證明。
且向别处寻讨。
下座。
便去。
次住天台古通玄寺。
茅堂草座。
法政冰霜。
晨暮参请。
间不容发。
虽三载而日新。
海盐金粟
使符至再。
师悯其迫切。
曳杖赴之。
居六载。
无作无为。
崇成大厦。
床历几满千辈。
名卿达士。
一目相遇狞拳辣掌之下。
掉臂而去者夥矣。
有挟贵而问道者
师辄掌之。
贵人曰。
和尚独不欲获法乎。
师曰。
山僧法也无。
护个甚么。
又连掌之。
断际故山曰。
黄檗者。
鼓寂钟沉。
人来请。
师不忍先迹零落。
篮舆度岭。
仅五阅月又拂衣。
明州黄司理端伯
以鄮峰育王寺
待驾焉。
黄公又考。
太白名山。
为历祖庭。
废之已久。
遂与有道绅士俱怆然。
先以意容。
恐师腊高。
师慨然移锡。
至天童古佛殿基曰。
虚空作殿。
日月为灯。
且道。
是甚么人境界。
还会么。
设或未会。
且看新长老
撒开坐具。
大展三拜。
于是十一载。
天龙失守之区。
历祖藏身之处。
无不斩新扶起。
壮甲东南。
翼集鳞宗。
蔚为僧海。
其得髓之子。
一十二人。
然点胸自许。
招手横趋者。
不可胜计。
崇祯辛巳
天子命外戚田公弘遇
赍香赐紫
徵住金陵报恩寺
师固以老辞。
退卧通玄峰顶。
天下图其顶相。
书其名号。
而亲之。
壬午七月七日辰。
犹巡寮视务。
午刻宴然示化。
塔于天童南山
缁素奔送者万人。
临圹恸而失声。
声震山谷。
清顺治庚子
天童门弘觉禅师道忞
编师六会语录。
进颁大藏。
赞曰。
斗柄东指。
鼓腹讴歌。
于不识不知之中。
即释氏儒童。
难赞辞焉独今之薄海内。
外据大宝坊。
横说竖说者。
操鈯斧于山边水边者。
皆师法会中人也历考少林至杨岐。
其世十七。
杨歧二十有三世以得师。
其间法利之普。
如师者几何人哉。
今丛林公论。
曹溪高峰永明大慧等。
类师始末。
呜呼虽实录也无。
乃琼枝析玉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圆悟字觉初亦号密云姓蒋氏宜兴人也。
父曦,母潘氏,家世田作。
生而渊穆,不逐尘戏,八岁便知佛号,稍长樵耕给养,归则独处,颇切世相无常之想。
既冠,诵经怿然默记,尝负薪入市,释肩横陈,积柴面前侧立,竟日若不见人。
壮岁置妻孥,从龙池山禹门寺幻有传祝发,数载勤劳,多所未彻。
一日,过铜官山顶,秋爽天高,豁焉开朗,凝膺涣释。
已入都北来,觐之。
二祀而归,礼天台禹穴
海门周公汝登唱道东南,以宗传證圣学,与深相契结。
祭酒陶公望龄司空王公舜鼎,交参扣击,之道法遍于东海,自兹始也。
龙池且老,以衣付
由是六坐道场,龙池、通玄、金粟黄檗、育王、天童,临济称中兴焉。
初之金粟也,梦旂亭下有大井,可饮千人,一丈者指曰:“是师住处。
”盖金粟故千人井。
居六年,食指盈万,果符斯兆。
天童古刹,岁久荒芜,为完饰,高檐触云,连阁四周,金田香界随地涌出,又壤接海宇,轮舶交至,南诏北貊,重译炷香,近古以来所未有也。
崇祯癸巳,天步方艰,物多疵疠,国戚田弘遇奉御香祈福普陀,随赍紫衣赐
又以南都大报恩寺住持,以老病辞。
逾年,寂于天台通玄,还塔天童南山下。
清室龙兴,嗣法弟子道忞于顺治乙亥应召入,奏道行,天语咨嗟,有生不同时之叹。
又进曾鲸所绘遗像呈入御览,复命供奉。
王国材临摹二帧,世祖雅善丹青,亲为著墨,赐藏天童,谕所编语录采入大藏,其眷慕如是。
康熙四十四年赐谥曰“慧定禅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行中唐 739 — 83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会稽氏子。
父为衙吏。
少知书。
卒以造秀贡天府
有僧。
分卫过其家。
与语。
妙得禅指。
遂辞父母。
学空法。
仍禀四明山保寿院智幽为师。
既游南岳
江西大寂之道。
又往依焉。
后居罗浮山石室中。
木精水怪。
往往变现。
视之蔑如也。
有老人。
容貌端肃。
衣冠华楚。
再拜稽颡。
曰。
我居是间。
仅二百载矣。
今乃获脱苦受乐。
皆师化力所及也。
宝历九载疾终。
寿九十五。
寻于别峰。
树塔以葬。
释道行
姓梅氏
会稽人也。
父为越州衙吏。
弱龄知书。
比成造秀。
有僧分卫。
接之谈道颇精禅观。
遂求出家。
四明山保寿院智幽所。
禀训进修。
拾薪汲水。
后游南岳江西大寂道化。
往亲附焉。
思养圣胎。
罗浮奇异。
高三千丈。
有七十石室七十二长溪
仙人仙禽玉树朱草生于上半入海中。
居于石室默尔安禅。
然或精水怪往往惊鸣。
视之蔑如也。
有老人容貌端正衣冠华楚。
再拜稽颡云。
我居此中仅二百载。
今因师住冥感匪躬。
逍遥脱苦归人趣受乐矣。
其感物多此类也。
宝历九载疾终。
春秋九十五。
其年九月十八日入塔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修己北宋
全宋诗
释修己庐山僧。
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四明山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僧诗》卷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昙颖北宋 989 — 1060
全宋诗
释昙颖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南岳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谓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
年十三依龙兴寺
长游京师,与欧阳修为友。
东游,初住舒州香炉峰,移住润州,主明州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山》卷二。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昙颖九八九——一○六○),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丘氏子。
出家龙兴寺,与欧阳修刁景纯等游,于书无所不读,所为词章多出尘语。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
禅师名昙颖
钱塘丘氏。
年十三。
龙兴寺为大僧。
神情秀特。
于书无所不观。
为词章多出尘语。
十八九游京师
欧阳文忠公
在场屋。
识之。
游相乐也。
初谒大阳明安禅师
问。
洞上特设。
偏正君臣意。
明何事。
明安曰。
父母未生时事。
又问。
如何体会。
明安曰。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惘然弃去。
石门
聪禅师
理明安之语。
曰师意如何。
聪曰。
大阳不道不是。
但口门窄。
满口说未尽。
老僧即不与么。
曰。
如何是父母未生事。
聪曰。
粪墼子。
又问。
如何是夜半正明。
天晓不露。
聪曰。
牡丹丛下睡猫儿。
愈疑骇。
日扣之。
竟无得益。
自奋曰。
吾要以死究之。
不解终不出山。
聪一日见普请。
问曰。
今日运薪乎。
曰然运薪。
聪曰。
云门尝问。
人般柴。
柴般人。
如何会。
不能对。
聪因植杖石坐。
笑曰。
此事如人学书。
点画可效者工。
否者拙。
何故如此。
未忘法耳。
如有法执。
故自为断续。
当笔忘手。
手忘心。
乃可也。
于是默契其旨。
良久曰。
如石头曰。
执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既曰契理。
何谓非悟。
聪曰。
汝以此句为药语。
为病语。
曰。
是药语。
聪呵曰。
汝乃以病为药。
又可哉。
曰。
事如函得盖。
理如箭直锋。
妙宁有加者。
而犹以为病。
兹寔未谕。
聪曰。
借其妙至是。
亦止明理事而已。
祖师意旨智。
识所不能到。
矧事理能尽乎。
故世尊曰。
理障碍正知见。
事障能续生死。
恍如梦觉。
曰如何受用。
聪曰语不离窠臼。
安能出盖缠。
叹曰。
才涉唇吻。
便落意思。
皆是死门。
终非活路。
即日辞去。
京师
寓止驸马都尉李端愿之园。
日夕问道。
一时公卿多就见。
闻其议论。
随机开悟。
李公问曰。
人死识归何所。
答曰。
未知生。
焉知死。
李公曰。
生则端愿已知。
曰。
生从何来。
李公拟议。
揕其胸。
曰。
秖在这里。
思量个什么。
对曰。
会也。
只知贪程。
不觉蹉路。
拓开曰。
百年一梦。
又问。
地狱毕竟是有是无。
答曰。
诸佛向无中说有。
眼见空华。
大尉就有中觅无。
手𭢈水月。
堪笑。
眼前见牢狱不避。
心外见天堂欲生。
殊不知。
欣怖在心。
善恶成境。
大尉但了自心。
自然无惑。
进曰。
心如何了。
答曰。
善恶都莫思量。
又问。
不思量后。
心归何所。
曰。
且请太尉归宅。
颖东游初。
舒州香炉峰
移住润州因圣。
太平隐静。
明雪窦。
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嘉祐四年除夕
侍者持书
扬州刁景纯学士
曰。
明旦当行。
不暇相见。
厚自爱。
景纯开书大惊。
曰当奈何。
复书决别而已。
中夜候吏报。
扬州驰书。
船将及岸。
欣然遣挝鼓。
升座叙出世本末。
谢裨赞丛林者。
勿怠。
曰吾化。
当以贤监寺次补。
下座。
景纯书毕。
大众拥步。
上方丈。
跏趺。
挥令各远立。
良久乃化。
五年元日也。
阅世七十有二。
坐五十有三夏
英气压诸方。
荐福怀禅师
诵十玄谈。
至祖意。
曰。
当曰十圣未明此旨。
特以声律不恊。
故耳。
三贤十圣序。
不如是。
怀曰。
宗门无许事。
熟视。
以手画按。
作十字曰。
汝识此字乎。
汝以谓甑箅耳。
怀无能言
拂衣去。
曰。
我要与汝斗死。
生吾不敌汝也。
赞曰。
东坡曰。
佛法浸远。
真伪相半。
寓言指法。
大率相似。
至于二乘禅定。
外道神通。
非我肉眼所能勘验。
然临死生祸福之际。
不容伪矣。
吾视颖之谢世。
无以异人适城市之易。
然真大丈夫也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昙颖字达观
姓丘氏钱塘人
得法谷隐聪
性爽直,语言率真。
取譬晓人,以近喻远。
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嵬琐谐谭。
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辄追念旧恶,慢詈累日,有一僧心非之,竟诣丈室,面数过,颔之而不言,而僧因从此悟去,乃以信香嗣法。
有文采,名人多与之游。
主雪窦时,梅尧臣送之诗曰:“朝从雪窦请,暮卷雪衲轻。
莫问居士病,自从他方行。
吴霜点髭根,海鸟随众迎。
安隐彼道场,万事都忘情。
”“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
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间。
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
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
尝游上雪窦,亦有诗曰:“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
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
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
只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
政和五年,建亭于山麓,以憩行人。
又有《四明十题》,梅尧臣和之,并见《山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闻龙
先生少慕鲁连之为人,亦字仲连冢宰庄简公孙也。
生有至性,甫五岁,丧母,哭声感路人。
事父定省中礼。
既就学,不肯治经。
生业尝手高士传一通,喜制山林服。
当授产,悉让其兄。
肥者应出为人。
后以所后母方壮,请迟之。
念父垂老,非善调五药,不能延年。
因日精思诊书,及验色藏禁方。
每父晨兴,察色审音切脉。
夜寝耳属于门,揣喘息,及卧榻安不。
以为常。
体中稍不佳,辄候床下,假寐束带竟夕。
凡得尽奉养三十年,父殁。
哀毁过礼。
以早背母,每讳日,必服绖麻,祭哭尽哀。
终其身至。
所后母病亟,乃往为治后事执丧,以产分所后母三女及其外家。
先生将出为后,时父爱不忍,命挈所授产往。
至是仍以产置父祀,田分助同产兄弟。
始授三子,每祭祀于所后,称为后男。
于所生称为人后男,各尽情礼。
于是里中称先生如郭平原,为一邦至行。
少美风仪,及晚岁,方颐秀髯疏眉目。
人望之若仙。
以忆母,毕身长斋,于西山幽绝处,结乱云庵。
高逸沙门十馀人,礼梵忏,资母冥力。
性爱佳山水。
以父在所,出未尝踰百里。
唯游四明山,曾过旬日。
当事甚重其名,每羔币及门,辄谢不见。
屠长卿先生有言,鉴水隐鳞作天际真人,想其风格可见也。
年八十有一,终于家。
所著诗曰《幽贞庐草》、《行药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隐鳞鄞县人
有《行药吟》、《幽贞庐诗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藏奂唐 790 — 866年8月3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苏州华亭之朱氏。
方娠及产。
人闻异香气。
为儿时。
尝堕井中。
若有物以举而出之者。
丱岁礼道旷禅师薙落。
弱冠诣嵩山受具。
母每想念。
辄涕泣。
因尔丧明。
迨归省。
即能视如故。
母丧哀毁。
庐墓致祯祥。
以孝名乡里。
灵默大师五泄山
获悟入。
会昌大中教门盛衰之变。
守道自若。
洛阳再造长寿寺
诏居之。
手缉梵夹。
以完大藏。
尝谓人曰。
吾前身。
四明天童山昙粹也。
宿缘且至。
吾其归乎。
南海杨公收典姑苏
建精舍。
因东还。
大中十二年
鄞檀越任景求愿。
悉捐其家。
奉三宝。
行义。
祈请为开山第一世。
众拥留不听往。
以棕拂遗之曰。
此在即我在尔。
尚何疑。
既说法。
玄侣云委。
且为筑一墩西北隅
植柏五根其上。
以表五百墩。
曰此水地吾以镇之。
俄剡𡨥裘甫犯鄞。
一日其徒二千人。
尽执兵突入。
瞑目宴坐堂上。
贼临以锋刃。
色不挠。
贼悸慑。
扣头谢罪去。
贼平。
州上其事。
诏赐寺额栖心。
以旌德。
而天童亦时所涖止也。
咸通七年秋
示微疾。
预戒弟子曰。
七日之后。
吾且逝矣。
可权窆天童岩。
更三年而阇维焉。
八月三日终。
寿七十七。
腊五十七。
十年八月三日
弟子遵遗命从事
获舍利数千粒。
色红翠可爱。
十三年
弟子价休。
诣阙请谥。
谥心镜
塔曰寿相。
刺史崔琪撰文勒碑。
释藏奂
俗姓朱氏
苏州华亭人也。
母方娠及诞常闻异香。
为儿时尝堕井。
有神人接持而出。
丱岁出家礼道旷禅师
及弱冠诣嵩岳受具。
母每思念涕泣。
因一目不视。
迨其归省即日而明。
母丧哀毁庐墓间颇有徵祥。
孝感如是。
由此显名。
寻游方访道。
复诣五泄山灵默大师
一言辨析旨趣符合
显晦之道日月之所然也。
会昌人中衰而复盛。
居之荧不能惑。
焚不能热溺不能濡者也。
周洛再构长寿寺
敕度居焉。
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
手缉散落实为大藏。
南海杨公收典姑苏
归于故林以建精舍。
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
舍宅为院迎居之。
剡寇求甫率徒二千。
执兵昼入。
瞑目宴坐色且无挠。
盗众皆悸慑叩头谢道。
平州奏请改额为栖心寺
以旌奂之德焉。
凡一动止禅者必集。
环堂拥榻堵立云会学识泉涌指鉴岐分。
诘难排纵之众。
攻坚索隐之士。
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
一言入神永破沈惑。
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
现疾告终。
享年七十七。
僧腊五十七。
预命香水剃发。
谓弟子曰。
七日在矣。
及期而灭。
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
已周三载。
一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
弟子相谓曰。
昔师嘱累令三载后当焚我身。
今异香若此。
乃发塔视之。
俨若平生。
其年八月三日西域法焚之。
获舍利数千粒。
其色红翠。
十三年弟子戒休。
赍舍利述行状。
诣阙请谥。
奉敕褒诔易名曰心鉴。
塔曰寿相。
洛下长寿寺
谓众曰。
四明天童僧昙粹是吾前生也。
有坟塔存焉。
相去辽远人有疑者。
及追验事实皆如其言。
初任生将迎
人或难之。
对曰。
治宅之始有异僧令大其门。
二十年之后当有圣者居之。
至止果二十年矣。
将离姑苏
为徒众留拥。
乃以棕拂与之曰。
吾在此矣。
汝何疑焉。
暨乎潜行众方谕其深旨。
又令寺之西北隅可为五百墩以镇之。
或曰。
力何可致。
曰。
不然作一墩植五株可也。
凡微言奥旨皆此类也。
刺史崔琪撰塔碑。
金华县邵朗题额焉。
姓朱
苏州华亭人
母娠及诞。
常闻异香。
为儿时。
尝堕井有神人。
接持而出。
丱岁出家。
礼道旷禅师
及诣嵩岳受具。
母每思念涕泣。
因一目不视。
迨其归省。
即日而明。
母丧。
哀毁庐墓间。
寻游方访道。
复诣五泄山灵默大师一言辨析。
旨趣符合
周洛再构长寿寺敕度居焉。
时内典焚毁。
梵夹煨烬。
手缉散落。
实为大藏。
大中十二年
鄞水檀越任景求。
舍宅为院。
居之。
剡𡨥求甫。
率徒二千。
执兵昼入。
瞑目宴坐。
色且无挠。
盗众皆悸慑。
叩头谢过。
寇平。
州奏请。
改额为栖心寺
学识泉涌。
指鉴岐分。
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
现疾告绝门人号慕。
乃权窆天童岩。
已周三载。
一日异香凝空。
远近郁烈。
弟子相谓曰。
昔师嘱累令三载后。
当焚我身。
今异香若此。
乃发塔视之俨若平生亦以八月三日
西域法焚之。
获舍利数千粒。
其色红翠。
弟子戒休。
赍舍利奉敕诔。
易名曰心鉴。
塔曰寿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孙𡕇南宋
全宋诗
孙𡕇馀姚(今属浙江)人。
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
累官知常州
晚归四明山,筑耕宽堂(《姚江逸诗》卷二)。
宋亡不仕。
有《孙常州摘稿》,已佚。
清乾隆馀姚县志》卷二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仲深
人物简介
字子渊庆元路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元中前后在世。
生平事迹不详。
著有子渊诗集六卷,《四库总目》多与遒贤、杨维桢张雨危素袁华、周焕文、韩性乌本良斯道兄弟倡和之作。
古诗冲澹,颇具陶韦风格。
(臣)等谨案子渊诗集六卷案子渊诗集散见永乐大典中但题曰元人文渊阁书目载之亦不著撰人名氏考集中有岁尽诗云照我乡关梦相随到鄮城鄮故城在鄞县唐时析鄮置鄞慈奉镇四邑隶明州元为庆元路纳新金台集有怀明州张子渊七律一首又有依韵奉答子渊七律二首今唱和诗俱在集中韵亦相符则当为庆元路人又铁釜中莲诗题下自注叙同时并赋诸人有暨仲深之语则其名当为仲深又有怀兄子益在横浦诗以其兄字推之则子渊当为其字矣集久不传兹分体缀辑得诗六卷多与纳新杨维桢张雨危素袁华周焕文韩性乌本良斯道兄弟唱和之作而纳新为尤夥古诗冲澹颇具陶韦风格律诗虽颇涉江湖末派格意未高然五言如晓市鱼虾集秋山多驿路随江尽湖云类海宽地通江栈阔天入海门低明月孤城柝秋风弱客心枯萑晴似雪独鸐夜如人七言如江村夜迥传金鼓池馆秋深老芰荷满面炎尘低客帽一川离思属荷花家僮解事故携酒野鸟避人低度墙北风吹沙弓力劲落日照海旌旗寒秫荒乏酿为酒鱼熟难赊米当钱西江返照连虹影南镇残山入雁行亦皆楚楚有致其见重于当时名辈亦有以也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唐杜子美开元大历间以诗鸣其忠君爱国之心一形于言故后以诗史称焉余识同里张君子渊于童丱中知其明敏嗜学蚤孤事母以孝闻后十年余教授徵饶间子渊亦漫游湖海正诸有道以扩其所蕴故其诗章累帙凡爱亲之诚形之于言当代清要转闻于朝而旌其门吁子渊可谓共为子职者矣然诗之为诗岂徒然哉自风雅颂而降楚汉魏晋沿于唐宋体制不同各言其志莫不有揄扬风刺之道焉今子渊之诗拳拳不忘乎亲志形于言自有不能已者子渊虽未能拾一第承一命以荣其亲独能以诗彰其母之志节亦荣矣然诗之驯驳固未暇论其爱亲之诚较子美忠君爱国之心庸有二哉观子渊之诗者各能兴起其爱亲之心则于名教信不为无补也嗟夫采诗观风其职已废他日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者舍子渊其谁欤会稽王君良与锓梓以广其传余既服子渊之孝于亲又嘉良与能乐道人之善故书以弁其篇 端至正丙申春三月庚寅四明安晚后人郑奕夫景尹父序 昔者楚王之弟鄂君泛舟于新波之中榜枻越人拥棹而歌朱文公以其自越而楚不学而得其馀韵声诗古今共贯四海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虽其义鄙亵而君子取焉他日郭啰洛君易之京师常张君子渊之贤出其诗若干首其古意三章托兴深远忠贞之心盖莫可掩有诸内形于外即是诗可以窥子渊之存矣子渊越人也由其诗观之越之为越岂不异乎古昔哉鄞故越地至于近代遂为文献之邦宗公大儒前后相望子渊生于其乡一扫其鄙亵之辞所谓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宜乎易之称之不容口使朱氏见之又将何如其喜也余往至鄞子渊群从昆弟数相往来知其嗜学之笃张氏其兴乎暇日读子渊之诗辄叙而归之易之 至正十二年八月丁夘临川危素书于金台坊寓舍 繇百数十载已前北南并眉山值建学大兴诗人殆废永嘉专意肃括姚贾几中兴其失也萎江西诸贤以直致为工断续钩棘自谓无首无尾世复以率嗤之暨车书混一溯淮而上号呼纵恣啁唧之音不革于南俗文治益隆天下学士大夫始识正路然惟得其形似而已至于超然茟墨之外深契自得者盖鲜矣古今评诗蔚有定论近世未解考究辄事援笔以肆私见譬之工人规矩不熟于中欲斤斧是驭精巧是期无是理也盖诗之为诗情兴景而已二者之遇不得不形于言而非我之所能为者此真诗也苟或牵合补缀可以无作岂诗也哉予近有得于此而年益劭志益落殆不可对人语而亦莫我信也近获与张君子渊交片言之间辄悟此意出示所作百馀篇其意辄深远与雕琢相谢绝虽天禀所至亦薰熟有素者夫已有所得而不与知者共非君子用心也喜而为书于卷首 至元己夘九月下浣小江艾逸单弘叙 唐杜甫氏为古今诗人之冠宋黄太史庭坚谓学者宜读其诗精其句法每作必使有意为一篇之主乃能成家而或者云宜宗商周而祖汉魏晋宋而下可无学也噫岂黄太史为不知此耶商周之作圣人删之为经盖方圆之规矩也奚容言哉然曰必祖汉魏则删后无诗独汉魏何夫世道升降而文气从之汉稍近古六义未泯逮邺下诸子而流风存焉六朝南北非无人也光岳分裂偏驳萎薾其可取者希矣至唐而后陈子昂首恢雅道及杜甫出而集百氏之成虽后有作者蔑以尚兹要之本人情明物理美刺哀乐庶几三百篇之遗矣非直以其辞而已是可槩以晋宋而下为可废哉盖商周之诗至汉魏而靡汉魏之诗自杜甫而定学者溯流而求之舍是宜非所先也国朝南北混一宗工继作以中和雅正之声而革金宋之馀习学者非杜诗不观也然昧者剽剟近似袭用一律而不知根本道艺其所以来或者之议岂为过哉四明张君子渊每与余论及比而观之今其友会稽王良与编集子渊之诗为若干卷以刻诸梓子渊盖知读杜诗而精其句法者也成一家言以见黄太史之语为不诬兹余之所嘉已故为书其所尝与论者而序之 至正十六年龙集丙申夏五月辛夘浙河杨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从谏唐 ? — 8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6 【介绍】: 唐僧。
邓州南阳人,徙居扬州俗姓张
及壮,忽信佛理,舍妻儿出家。
登戒后,颇了禅旨。
寻住洛阳广爱寺
武宗会昌中被迫归俗。
宣宗初,仍归旧寺。
卒年八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张氏
其先南阳人
后徙广陵
性倜傥。
为乡里所畏服。
有善相者。
谓曰。
子身八尺。
眉目秀朗。
他日必荣寄。
曰。
素不愿仕进。
未知所以荣寄也。
曰非独以仕进为荣寄。
方壮岁。
忽谢遣妻子。
求薙染。
甫登戒品。
因悟心宗。
寻挂锡于洛下广孝寺
慕道之宾。
纷然参访。
民间尤敬事之。
设食必位对宾头卢尊者曰。
固生罗汉也。
会昌沙汰。
乌帽麻袍。
皇甫氏温泉之别业匿焉。
夏尝入定于后冈乔木下。
一日雷电。
风雨大作。
他在者皆惊走。
跏趺坐自若。
徐向空叱曰。
恶畜生敢尔。
大中初
洛下
广陵所生之子长矣。
偶来觐。
于院门不识也。
乃从问所在处。
诡指之曰。
东南。
子去。
因阖户不复出。
咸通七年。
丙戌夏。
遍诣檀越辞别。
且戒诸弟子玄章等。
秋七月朔
旦起盥手焚香。
称慈氏如来。
右胁卧而逝。
年八十馀矣。
玄章等。
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
施诸鸟兽。
三日视之。
肌貌如生。
卒无侵毁者。
于是又以西竺法焚之。
收合馀烬。
白塔于道旁。
释从谏
姓张氏
南阳人也。
徙居广陵生于淮甸焉。
为性倜傥器宇崇峙。
于闾里间为时畏服。
遇相工曰。
子身长八尺眉目秀朗。
他日必荣寄。
曰。
心不愿仕于荣寄何有。
相工曰。
所寄不可测也。
越壮室之年。
忽深信佛理。
遂舍妻孥求僧披剃焉。
甫登戒地颇护心珠。
因悟禅那顿了玄理。
方数十载同好之者自远而来请问。
一一指订俾其开觉。
寻游洛下广爱寺挂锡。
禅客鳞集。
如孝子之事父母焉。
洛中有请设食。
必排位对宾头卢尊者。
其为人之钦奉皆此类矣。
会昌四年诏废佛塔庙。
沙门复桑梓。
亦例澄汰。
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氏之温泉别业后冈上。
乔木骈郁巨石砥平。
夏中常就此入定。
或补毳事。
忽遇颓云驶雨霆电击石烈风兼至。
凡在此者惊奔恐慑。
唯欣然加趺而坐。
若无所闻者。
或问曰。
恶畜生何尔。
大中初宣皇诏兴释氏。
还归洛邑旧居。
其子一日自广陵来觐。
适与遇于院门。
威貌严庄不复可识。
乃问曰。
从谏大德所居。
指之东南可寻。
其子既去。
遂阖门不出。
其割裂爱网又若此也。
咸通七年丙戌岁夏五月
忽出诣檀越家。
辞别曰。
建福业。
贫道秋初当远行。
故相闻耳。
至秋七月朔旦
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已。
右胁而卧。
呼门人玄章诫之曰。
人身难得而易失。
急急于物无心无为流转。
无生灭法一切现存。
今乃生也有涯。
暂与尔别。
是日无疾而化。
行年八十馀矣。
玄章等奉遗旨。
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
三日复视之肌貌如生。
一无近者。
遂以饼饵覆之。
经宿有狐狼迹。
唯啖所覆身且俨如。
乃议用外国法焚之。
收合馀烬起白塔于道傍。
人尤归信香火不绝焉。
次有杭州径山释鉴宗
湖州长城人也。
姓钱氏
礼部侍郎徽之孙
父晟有疾。
割股肉馈啖之绐云。
他畜之肉。
未几病间。
孝誉闻于亲里。
乃求出家。
时州开元寺上都临坛十望大德内供奉高闲
善草隶。
尝对懿宗御前书。
甚高华望
誓礼为师。
后出学涉通净名思益经。
遂常讲习。
闲公亦示其笔法。
渐得凤毛焉。
倏往谒盐官悟空大师
随众参请顿彻心源。
却复故乡劝人营福。
咸通三年辛巳巡历名山。
遂止天目东峰径山焉。
道俗归心恢扬法教。
出弟子尤者天童山咸启。
敕赐紫衣。
背山行满皆分枝化物。
至七年丙戌闰三月五日示灭。
迁塔于大寂岩下。
梁乾化五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表请。
追谥大师曰无上
祖门传号为径山第二祖
吴兴沈修者。
自号白牙先生
述德为赞记焉。
释从谏
姓张氏
南阳人
徙居广陵为土著姓。
身长八尺眉目魁奇。
越壮室之年忽顿悟真理。
遂舍妻子从披削焉。
于是研精禅观心境明白。
不逾十载耆年宿德皆所推服焉。
及来洛师遂止敬爱寺。
既年德并成缁黄所宗。
每赴供皆与宾头卢尊者对食。
其为人天钦奉若此。
唐武宗嗣历改元会昌
爱驭凤骖鹤之仪。
薄点黑降龙之教。
乃下郡国毁庙塔令沙门复。
谏公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枚之温泉别业。
后冈上乔木骈郁巨石砥平。
谏公夏日常于中入寂。
或补毳事。
忽一日颓云驶雨。
霆击石傍。
诸兄走往林中。
谏公恬然跏坐若无所闻者。
诸兄致问。
徐曰。
恶畜生而已。
至大中宣宗复兴内教
谏公东都故居。
其子自广陵来觐。
适与遇于院门。
威貌崇严不复可识。
乃拜而问从谏所居。
谏公指曰。
近东头。
其子既去遂阖门不出。
其割裂爱网又如此。
咸通丙戌岁夏五月
忽遍诣所向信家。
皆谓曰。
建福业。
贫道秋初当远行。
故相别耳。
至秋七月朔
清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
遂右胁而卧。
呼门人玄章等诫曰。
人生难得。
恶道易沦。
唯有归命释尊励精梵行。
龙华会上当复相逢。
生也有涯与尔少别。
是日无疾奄化。
行年八十馀矣。
玄章等奉遗旨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
三日复视之。
饥貌如生无物敢近。
遂覆以饼饵。
经宿有狼狐迹。
唯啖饼饵而丰肤宛然。
乃依天竺法阇维讫。
收馀烬起白塔于道傍。
春秋奉香火之荐焉普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孔祐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会稽山阴人
孔道徽父。
有至行,隐于四明山
太守王僧虔称其为古之遗德,请为主簿,不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达观南宋 1138 — 1212
全宋诗
释达观一一三八~一二一二),号息庵俗姓赵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出家于本县之法惠寺,师正觉。
游方参天童应庵道场无庵、天封水庵。
开法于严之灵岩,阅四五刹。
晚自金山被旨灵隐,越四载,告老请归天童。
宁宗嘉定五年卒,年七十五。
事见《北涧》卷一○《天童山息庵禅师塔铭》。
今录诗六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精一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精一名思参长沙张氏子。
天资聪颖,幼从塾课,便解文义,淡于科第,而好佛书。
见庭中桃花,因风飘落,悟世无常,乃从剃度、具足,复还长沙,置慈云精舍于城南,迎母养之,与人论说,词简易明,引导后学,当机立判,故于安(释敬安)前激后劝,卒玉其成。
自以为读书少,用力尤苦,一字未惬,如负重累,至忘寝食,有一诗至数年始成者。
念生死事切,时以禅定为正业。
一日静坐,父母未生前语,冥然入定,内忘身心,外遗世界,坐一日如弹指顷,猝闻溪声有悟。
嗣后遍游吴越,凡海市秋潮,见未曾有。
遇岳谷幽邃,辄啸咏,其中饥渴,时饮泉和柏叶下之。
喜以《楞严》、《圆觉》杂《庄》、《骚》以歌,人目为狂。
尝冒雪登天台华顶峰,云海荡胸,振衣长啸,睡虎惊立,咆哮攫前,以慈心视之,虎威亦解。
又曾于深山,遇一巨㟿,御风行,头大如斗,舌电尺馀,因念佛,亦无怖。
旋养疴皋亭山中,中夜闻剥啄声甚急,启关,月明如昼,四顾无人,如是者数数。
次夕,伺叩门声急,开户见一黑眚若圆球,滚滚而去,嗾群犬逐之,穷追至山腰,厉声曰:“扰我何为?
我岂汝怖,苟有所求,当为汝度之。
”遂号佛达旦,怪寻灭,病亦寻瘉。
其住四明最久,窥天童、雪窦,穷揽霞屿、月湖之胜。
郡中文学吕文舟、徐酡仙、胡鲁封、马文斋、沈问,皆相与酬唱。
生平好善疾恶,触境而生。
尝渡曹峨江,谒孝女庙,叩头流血。
同行者曰:“奈何以比丘礼女鬼?
曰:“汝不闻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诸佛、圣人,皆从孝始,吾观此女与佛身等,拜亦何过焉。
甲申八月,返棹长沙
年三十有四,行脚已阅十霜。
明年石潭,省先莹宿莽,纵横不可复识,望穷山恸哭,村老闻之,为指其葬处,始复忆识。
盖去乡里,己二十馀年。
积思幽潜,故悲不自胜也。
自是往来衡湘,时有著述,同县王湘绮先生为当代诗人,见所作,未尝不称善。
陈伯严、罗顺循,皆擅词翰,曾综其诗十卷刻之,乞湘绮先生为之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戴良元末明初 1317 — 13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1383 【介绍】: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
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
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
学诗于余阙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金华,召之讲经史。
旋授学正
不久逃去。
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
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
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
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
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
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
逾年自杀。
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
有《九灵山房集》。
字叔能浦江人
少学文于柳待制贯黄侍讲溍,学诗于余忠宣阙,皆得其师承。
起为月泉书院山长。
至正辛丑,以荐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
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
乃携家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南还四明
四明多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于兹,因相与宴集为乐,酒酣赋诗,击节歌咏,闻者悲而壮之。
洪武壬戌,召至京师,试文词若干篇,留会同馆,命大官给膳,欲官之,以老病固辞,忤旨待罪。
次年四月,卒于寓舍,年六十七。
叔能世居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
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
王袆谓其诗质而敷,简而密,优游而不迫,冲澹而不携,上追汉魏之遗音而自成一家。
叔能自元亡后,故国旧君之思,往往见于篇什。
其自赞曰:处荣辱而不二,齐出处于一致,歌黍离麦秀之诗,咏剩水残山之句,则于二子,庶几无愧。
苏伯衡赞其画像曰:其跋涉道涂也,类子房之报韩,其傍徨山泽也,犹正则之自放,叔能殆欲终其身为有元之遗民者欤!
叔能浦江人元末为儒学提举九灵山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叔能浦江人
至正中以荐授淮南江北儒学提举有九灵山房集二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普交北宋 1048 — 1124
全宋诗
释普交一○四八~一一二四),俗姓毕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未冠得度,初往南屏山天台教,后师泐潭,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乾禅师法嗣。
天童寺
徽宗宣和六年卒,年七十七。
事见《四明图经》卷二、卷一一《天童山交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八。
今录诗三首。
释普交郡之万龄毕氏子也。
幼颖异卓伦不泥尘滓。
恶喧嗜洁俨似纳僧。
未冠得度。
五夏无亏。
首谒南明听习台教。
偶为檀信修事忏摩。
有人问曰。
师所忏罪为自忏耶为他忏耶。
若言自忏罪性何来。
若为他忏他既非汝乌能为忏。
罔不能对。
大惭易服径投泐潭。
足才踵门潭即呵斥。
拟申问。
潭即拽杖逐之。
一日忽呼至丈室曰。
我有古人公案。
要与尔商量。
拟进语。
潭便喝。
豁然顿悟顾乃大笑。
潭下绳床执其手曰。
汝会佛法耶。
便喝拓开。
潭亦大笑。
于是名闻四达学者宗之。
后归桑梓居天童。
掩关却扫者八年。
寺偶虚席。
郡僚命开法。
恐其遁去遣吏候于道。
故不得辞。
上堂曰。
咄哉黄面老。
佛法付王臣。
林下无情客。
官差逼杀人。
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者。
么若无不免将错就错去也。
凡见僧来必叱曰。
汝楖栗子未担时。
我已为汝说了也。
且道说个甚么。
招手洗钵拈扇张弓。
赵州柏树子灵源见桃花且掷放一边。
山僧无恁么閒唇吻与尔打
何不休去歇去。
忽拈拄杖逐散。
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说偈曰。
宝杖敲空触处
个中消息特弥纶。
昨宵风动寒岩冷。
惊起泥牛耕白云。
说毕脱然而寂。
寿七十七。
腊五十八。
塔于本山。
普交
庆元毕氏子。
幼颖悟。
未冠得度。
南屏听台教。
偶为人所穷诘。
遂发愤。
改服游方。
造泐潭乾公。
足才及门。
公即呵之。
拟问。
公曳杖逐出。
一日忽呼师。
至丈室曰。
我有古人公案。
要尔商量。
拟进语。
公随喝之。
师顿悟乃大笑。
公下禅床。
执师手曰。
汝会佛法耶。
师喝而拓开。
公大笑。
于是名闻四驰。
后归桑梓。
留天童。
掩关却扫者八年。
寺偶虚席。
郡僚命师开法。
恐其遁去。
预遣吏候于道。
不得辞。
师说法简要。
凡见僧来。
必叱曰。
楖栗未担时。
为汝说了也。
既而曰。
且道说个甚么。
又曰。
何不休歇去。
执拄杖逐之。
其机敏如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普交,万龄毕氏子也。
幼颖异卓伦,不污尘滓,恶喧嗜洁,俨似衲僧
未冠得度,五夏无亏。
首谒南明,听习台教,偶为檀信修事忏摩,有人问曰:“师所忏罪,为自忏耶?
为他忏耶?
若言自忏,罪性何来?
若为他忏,他既非汝,乌能为忏?
不能对,大惭易服,径投泐潭,足才踵门即呵斥,拟申问,潭即拽杖逐之。
一日,忽呼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与你商量。
拟进语,潭便喝。
豁然顿悟,顾乃大芺。
潭下绳床,执其手曰:“汝会佛法耶?
便喝,潭亦大芺,于是證入。
唱道日高,声施自远。
后归桑梓,居天童,掩关却扫者八年。
寺偶虚席,郡僚命开法,恐其遁去,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辞。
上堂曰:“拙哉黄面老,佛法付王臣。
林下无情客,官差逼杀人。
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者么?
若无不免,将错就错去。
”凡见僧来,必叱曰:“汝楖栗子未担时,我已为汝说了也,且道说个甚么?
招手洗钵,拈扇张弓,赵州柏树子,灵源见桃花,且置不论,山僧无恁么间唇吻,与你打,何不休去歇去,忽拈拄杖逐散。
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说偈曰:“宝杖敲空触处,个中消息特弥纶。
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耕白云。
”说毕脱肰而寂。
寿七十七,腊五十八,塔于本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著南宋 1214 — 12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4—1297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子微号本堂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
贾似道讽其及门,不应。
后知嵊县
嵊为戚畹所居,有司不得行政十七年,独持风裁,威令肃然。
迁官,嵊民祖帐塞路,达城固岭上,因改名“陈公岭”。
宋亡,隐居四明山,自号“嵩溪遗耄”。
有《本堂》。
全宋诗
陈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
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四年,除著作郎
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
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运判,擢太学博士
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
宋亡,隐居四明山中。
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
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
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
 陈著诗,以清光绪四明陈氏据樊氏家藏抄本校刻《本堂先生文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堂集》(简称四库本)。
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八○九四
陈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子微号本堂
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宝祐四年进士
初监饶州商税,调光州教授
景定元年鹭洲书院山长。
贾似道当国,讽其及门,不可。
四年贾似道买公田,著作郎,上疏劾之,似道怒,斥知嘉兴
咸淳四年改知嵊县
任上独持风裁,威令肃然。
七年通判扬州,寻改临安签判,转通判,擢太学博士
后以监察御史台州
宋亡,隐居四明山自号嵩溪遗耄,以甲子纪年,隐寓不臣之义。
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
有《本堂》(存)、《历代纪统》。
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宋史翼》卷二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应玘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剡公
初从张煌言军,张死,入天童山为僧,名等月字印千
晚食荤肉,人呼不了和尚
工书画。
有《粟颗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无作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姑苏人俗姓司马字不用号逍遥子
年弱冠出家,后隐会稽四明山。
钱镠召而不出。
涉猎孔、老,博通玄学。
工诗,善草隶。
卒年五十六。
有《六时礼佛文注》及诗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不用号逍遥子俗姓司马苏州(今属江苏)人。
幼出家。
精通佛典,兼涉儒道之学。
从学于雪峰义存,得其禅旨。
昭宗时,居洪州10年。
后居会稽四明山,与孙合等为林下之游。
吴越王钱镠礼请之,乃托病归山。
后梁太祖开平中卒,年56。
宋高僧》卷三〇有传。
全唐诗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不用
姓司马氏
姑苏人
宛丘县
母戴。
方妊时。
梦异沙门称姓徐。
住持流水寺。
苦从求寄宿。
父亦梦。
于盘中书字。
殊得意。
欲献之天子。
旦则各诧所梦。
母因自指其腹。
谓父曰。
果生男。
其必归之流水寺乎。
盖其家去寺不甚远也。
及生岐嶷可爱。
性介洁。
恶荤膻物。
四岁教之诵习。
能强识。
父滋喜其类己也。
且将图婚。
以待其成。
母不可。
竟出家。
如前志。
年满受具戒。
讲通经论。
俄弃去。
后入
雪峰存公
得禅要。
未几。
卢陵檀越。
挽居三顾山云亭院。
豫章南平院。
皆固辞。
时钟氏据洪井。
客十年。
终莫晤会。
卒游会稽
考槃四明山中。
吴越钱氏。
闻其名。
遣使召之。
略上谒遽别。
仍以诗谢曰。
云鹤性孤单。
争堪名利关。
衔恩虽入国。
辞病却归
乐安孙合
方逸老奉化
素慢缁侣。
则谈笑终日。
进士扬弇亦倾盖。
开平中示灭。
春秋五十六。
平生不入尼寺。
不谒公门。
不脩名刺。
不趋时利。
有草隶字式。
诸经礼忏文。
道安六时礼佛文。
并所述诗歌行世。
自号逍遥子
释无作
字不用
姓司马氏
姑苏人也。
宛丘县
母戴氏。
始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
言讫跏趺而坐。
其父同夜梦于盘中书一字甚称心。
自言可以进上天子。
至明各说所梦。
母曰。
意其腹中必沙门也。
矢之曰。
如生儿放于流水寺出家。
及生果岐嶷可爱。
且恶荤膻之气。
年迨四岁母自教诵习。
利金易砺记忆无遗。
厥父欲其应童子举业。
渐见风范和润。
且恒有出尘之意。
俄尔父偷窥姚氏之女且美容仪。
酷欲取之。
母切忌之。
因曰或舍是子出家宽汝所取。
父乃许之。
送入流水寺中。
才及月馀姚民仳离。
时谓此女是善知识。
为作之出家增上缘矣。
年二十受具足法。
相次讲通删补律钞。
法华上生等经百法论。
一性五性宗教励精寻究。
孔老书篇无不猎涉。
后参其玄学于雪峰存禅师
深入堂奥。
庐陵三顾山
檀越造云亭院。
豫章南平院请住持。
皆拂衣而去。
前进士唐禀
藏经碑。
作公避请之由。
居洪井十载。
且未识洪师钟氏之面。
乃游会稽四明
因有终焉之志。
吴越武肃王钱氏。
仰重召略出四明
因便归山。
盖谢病也。
有诗杼意呈王。
王亦不留。
诗云。
云鹤性孤单。
争堪名利关。
衔恩虽入国。
辞病却归山。
奉化乐安孙合退居啸傲不交缁伍。
唯接交谈终日。
进士杨弇亦慕为林下之游。
梁开平中卒于四明
春秋五十六。
善草隶笔迹酋健。
人多摹写成法。
述诸色礼忏文数十本。
道安六时礼佛文一卷并诗歌。
并行于代。
不入尼寺不谒公门。
不修名刺不趋时利。
自号逍遥子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许寂五代 ? — 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会稽人字闲闲
少栖四明山,遍览经史,尤明易象。
唐昭宗尝征赴阙,问《》义。
唐末,除谏官,不起。
后事前蜀王建,历左谏议大夫礼部尚书、官至相。
后唐庄宗同光末前蜀亡,乃降于后唐,授工部尚书致仕。
卜居于洛,卒年八十余。
字闲闲
四明山
昭宗徵赴阙。
召对内殿。
寻请还山。
寓居江陵
唐末除谏官不起。
赵匡凝奔蜀。
偕行。
蜀主王建待以师礼。
位至蜀相。
同光末平蜀
王衍降。
工部尚书致仕。
清泰三年卒。
年八十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